当前位置: 笔趣阁> 都市言情> 重塑千禧年代> 956 和稀泥(4k)

956 和稀泥(4k)

在业界广泛的讨论里来看,也未必。

甚至可以说,更多人还是支持前闸极方案。

方卓因为这个事和胡正明教授聊过,也从他口中明确听到了对前闸极的支持,这就……要真是按投票,冰芯肯定是前闸极方案。

恰恰,现在没按投票,所以要两种方案一起验证。

但这话也不好直接和梁孟淞说,这样算是信任他还是不信任他,会不会信任不到底就算不信任……

考虑到梁孟淞的性格,也考虑到台记如今的两种方案并举,才有了一起验证的决定。

内部矛盾要缓和,而不是激化,尤其涉及到技术层面更是如此。

方卓不是“瞎决策” ,但在梁孟淞以技术为标准看来大概就是这样。

他在这凌晨时分没有对电话里的指责而生气,只是斟酌着说道:“梁博士,咱们这次这样决策也是有极大的压力的。”

“有压力才更应该按照对的来!前闸极绝对会有问题!”梁孟淞怒气不减。

“那你这边就……”方卓想说‘就一定对吗’,但话到一半还是更委婉,“就这么有信心吗?”

“当然有信心!”梁孟淞毫不犹豫的说道,“你们现在这样搞不仅是钱没花到刀刃上,更是直接的在浪费!”

他继续说道:“我对这个方案判断绝对有信心!”

方卓沉吟不语,梁博士绝对是他所在领域的全球前列,他如果做事搞研发没有信心,事情可能更严重些。

但……

“梁博士,我认为你既然对后闸极方案如此有信心,那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验证它在28nm上的可行性,至于,你说的浪费。”方卓不得不说道,“不用太担心,浪费一亿,浪费两亿,浪费三亿,我都浪费的起,我浪费不起,高盛能浪费的起。”

梁孟淞微微冷笑道:“方总有钱,好,28nm这样搞,20nm呢?14nm呢?10nm呢?”

这不单是成本的问题,也是技术导向与决策的问题。

在他看来,这次就是和稀泥,而后续每个节点的投入都是翻着倍的往上涨,是撑不住这样搞的。

“梁博士,关关难过关关过。”方卓认真说道,“我们还要导入4

章节目录